为什么强烈的来电感觉并不总是能促成一段稳固的感情关系

人人都这么说。他们说来电的感觉是必不可少的。我知道我也这么说过。但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呢?来电的感觉究竟是什么,它真的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好伴侣的最佳指标吗?

和我来电感觉最强烈的那个男人(我们就叫他蒂姆吧)把我当作可有可无的存在,从来都不太在意我的需求、渴望或者感受。

我还记得遇见他的那天,他打开门,咧嘴露出大大的笑容。我当时心里真真切切地想:“真倒霉,这家伙肯定会伤我的心。”

尽管知道他会这样,尽管他对我不好,我还是和他谈了一段长达两年半的异地、分分合合的恋爱。哦,没错,他确实伤透了我的心。

我不仅经历过一次这样的事,而是六次!

为什么我把对他的感情以及和他在一起的渴望,看得比自己的理智、安全感和自身需求还重要呢?为什么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呢?为什么我们更看重来电的感觉,而不是对方的关爱呢?

什么是来电的感觉?

根据人类学家海伦·费舍尔的说法,来电的感觉实际上是由荷尔蒙(睾酮和雌激素)和神经递质(多巴胺和血清素)混合产生的。在她的著作《我们为什么会相爱》中,她提出了一个框架,表明存在四种不同的人格类型,每种类型都由不同程度的荷尔蒙和神经递质组成。

四种人格类型

  • 探索者:其特征是多巴胺活动水平高,喜欢冒险、追求新奇、富有创造力。
  • 建设者:血清素活动水平高,谨慎、传统、善于管理。
  • 指挥者:睾酮水平较高,具有攻击性、专注、善于分析。
  • 协调者:受雌激素影响较大,富有同理心、理想主义,有大局观。

然而,在这种生理上的来电感觉背后,还存在一种心理上的来电感觉,那就是当我们在寻找一个人来治愈童年所受的创伤时产生的感觉。我们的问题就出在这种心理上的来电感觉上。

大多数时候,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把某个类似父母的形象吸引到身边,试图让他们这次能好好对待我们,从而治愈我们受伤的心。有时候我们知道这一点,但还是继续向前。

和蒂姆在一起时,我一开始就知道情况不妙。我能感觉到他的回避和情感上的疏离。直觉告诉我,见到他的那一刻就应该转身离开。

不幸的是,我的荷尔蒙、灵魂和内心却告诉我不要这么做,于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,我一直处于一种忽冷忽热、既爱又恨的状态。

和我其他的男朋友,甚至是我的丈夫在一起时,情况并没有那么明显。有些问题是后来才显现出来的,而且有的情况比其他的更糟糕。但我和他们每个人都立刻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结,而且在几天之内就从单身状态进入了恋爱关系。

那么,这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情况吗?

我从来没有花时间去考虑他们是如何对待我的。我从来没有花时间去观察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满足我需求的意愿。我让来电的感觉和我对他们的感情压倒了理智。 这并不是说他们应该受到指责,或者他们是坏人,因为他们不是。

从记事起,我的童年问题就一直主导着我的感情生活。 他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特点。他们都是善良、诚实的好人。但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像关心自己的需求那样关心我的需求。

生活似乎全都是围绕着他们的欲望、需求和渴望展开的,而我就应该接受这一切。

不幸的是,我确实接受了。我尽可能地忍受着,直到最终离开。 然而,这种在感情关系中的相处方式是不健康的。我有错,因为我选择了将就,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,也没有讨论我的需求。

我想我当时觉得能得到他们的一点关注就很幸运了,如果他们说爱我,那就应该足够了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 和他们每个人之间总是存在一种潜在的来电感觉,让我一直留在他们身边,一直努力维系这段感情。

有一晚,在我和丈夫分居期间,我们一起吃完晚饭后,他在我那里过夜。我记得我躺在他旁边。我的身体渴望和他有身体上的亲近,但我一直看着他,心里想:“我真的不太喜欢你。”

来电的感觉可以压倒我们的理智,让我们和一个不适合我们或者对我们不好的人在一起。来电的感觉可能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。那种兴奋的感觉很美妙。不幸的是,随之而来的低谷也会非常低落。

那么,你该怎么办呢? 向前看 我逐渐意识到,就目前而言,我总是会被那些有点回避型人格的人在生理上吸引。

起初,情感上的模棱两可对我来说感觉很安全、很正常。那感觉就像爱,就像家。不幸的是,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,那种爱一点也不令人满足,我得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。

我不是医生也不是治疗师,但我了解自己,而且我觉得自己还算聪明。我认为接下来要做的是,在投入感情之前,更仔细地审视自己的选择。

几乎所有的约会专家都会告诉你同样的事情:感情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、亲密以及双方愿意满足彼此需求的基础之上。

如果你没听说过约翰·戈特曼的著名研究,这里简单回顾一下。他们把情侣们安排在一个房间里,让他们互动。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,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:每个人都会向自己的伴侣寻求情感上的联结。他们把这些需求称为 “情感诉求”。

他们发现,最幸福且婚姻得以维系的情侣,能够满足对方 80% 的情感诉求。

戈特曼确定了九种不同的情感诉求,包括:

  • 1. 关注
  • 2. 兴趣
  • 3. 爱意
  • 4. 深入交谈
  • 5. 情感支持
  • 6. 幽默
  • 7. 热情参与
  • 8. 嬉戏
  • 9. 自我表露

这和向前看以及基于关爱而非来电感觉来选择伴侣有什么关系呢?

这意味着你必须观察对方。不要急于做出决定。不要仅仅因为你很喜欢某个人或者和对方来电就选择他/她。

当你主动尝试建立情感联结时,你的伴侣是如何回应的呢?

他们是回应了你的诉求,还是回避了呢?他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么做的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们的回应方式。

当然,你有责任表达自己的需求、渴望和想法,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,你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你的伴侣。但是,如果你已经表达了,而他们仍然无法满足你的诉求,那么你们的感情关系很可能注定会失败。

选择

你选择的那个人是否拥有你所垂涎和被吸引的外貌、工作、幽默感、道德观念或个性都无关紧要。如果他们无法满足你对情感联结的诉求,你最终会痛苦不堪,而且这段感情也不会有好结果。就是这么简单。 所以,花点时间写下你对伴侣的需求。哪些是你的底线,不能妥协的呢?这可不能只是像身高、头发颜色或者体型之类的东西。

不能妥协的东西应该是像这样的:

  • – 诚实
  • – 既考虑自己的需求也考虑我的需求
  • – 勤奋努力
  • – 不自私
  • – 能让我开心
  • – 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
  • – 想要孩子/不想要孩子
  • – 能接受我累了的时候会变得超级挑剔,而且不会因此让我感觉不好
  • – 愿意倾听我

这只是一些可以考虑的基本事项。在你花时间去约会之前,你需要先花时间了解自己。弄清楚哪些是你能接受的,哪些是你不能没有的。写下三到五条你的底线,并坚持这些原则。 我不是说这样做会很容易。心之所向,无法抗拒,而且来电的感觉可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。也许如果我们一直选择看重来电的感觉而不是对方的关爱,这就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sjly.fun/%e4%b8%ba%e4%bb%80%e4%b9%88%e5%bc%ba%e7%83%88%e7%9a%84%e6%9d%a5%e7%94%b5%e6%84%9f%e8%a7%89%e5%b9%b6%e4%b8%8d%e6%80%bb%e6%98%af%e8%83%bd%e4%bf%83%e6%88%90%e4%b8%80%e6%ae%b5%e7%a8%b3%e5%9b%ba%e7%9a%84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0

评论0

请先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